IPO选择题:破发的港股与融资新高的美股

2018-07-12 15:11

港股市场的火热,与A股市场的冷清,成为2018年上半年中国资本市场的缩影。但除了港股和A股,美股则表现良好,融资总额更是创新2012年以来新高,中概股也以涨为主。


港股:近七成IPO破发
 
2018年上半年在港上市中资股首发募集金额总计359.41亿港元,同比下降15.60%,首发市盈率(PE)中位数(剔除负值)为16.71,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。


根据Wind统计,2018年上半年在港上市中资股首发募集金额总计370.21亿港元,同比下降13.07%。按照中位数(剔除负值)计算的摊薄市盈率为16.51,较2017年上半年在港上市的中资股首发市盈率(摊薄)中位数17.31基本持平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截至6月30日,2018年上半年赴港上市的中资公司里,有13家公司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,占比高达68.42%。

曾被市场称为“新经济五剑客”的众安在线(6060.HK)、易鑫集团(2858.HK)、雷蛇(1337.HK)、平安好医生(01833.HK)和阅文集团(0772.HK)股价也都出现了大幅下滑,且前面四家最新股价已跌破发行价。7月9日上午,小米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,此次上市的发行价为17港元,估值为543亿美元,是此前市场预期估值1000亿美元的一半多。但即便是“低价”发行,小米上市首日仍没有逃过“破发”的命运。


虽然破发现象严重,但目前仍然有大量企业还在排队冲刺港股市场,独角兽“入港”现象为何如此火爆?据了解,挂牌门槛低成为最主要原因,另外,随着A股IPO和并购重组审核越来越严,新三板市场长期低迷,国内的股权投资市场有大量资金无法退出,因此目前“下手”港股市场是最现实的选择。




7月3日,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出席债券通周年论坛,面对近期赴港上市的新股大面积破发,对于香港市场是否有能力消化频繁的“独角兽”企业上市的问题,李小加回应称,香港市场是一个大海市场,连接全球资金,因此只要有很好的估值,很好的公司,钱是不愁的,香港市场不是有限的池子。近期新股的破发都是二级市场价格的变化,价格变化是由市场的两方——供应方和需求方互相博弈出来的价格,所以它仍然反映了市场正常的买卖关系。


美股:融资创6年来新高
 
那美股市场呢?今年1月美股经历了一轮“疯股”之后陷入2月的暴跌,但此后重拾涨势,震荡上扬。

 
有分析人士认为,美股上涨或与美国上市公司涌现股票回购潮有关。相关数据统计显示,二季度美国上市公司宣布了4336亿美元的股票回购,几乎是一季度2421亿美元的两倍,其中金融(106亿美元)、科技(105亿美元)、医疗健康(65亿美元)和可选消费、工业品板块企业为股票回购企业大户。据了解,在资本市场,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票的方式,可减少总股本,每股收益水平增厚,不仅可提高公司的投资价值(即股价),对股东、员工、投资者和股民也是一大利好。
 
 
市场利好之外,美股IPO数量也创新高。据研究机构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00家公司通过在美国进行IPO总计筹资352亿美元,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同时,数据还显示,今年上半年在美上市的公司里,科技股占据了四分之一,28宗上市交易共融资122亿美元,较去年同期翻倍。
 
那么,国内独角兽在美国资本市场表现又如何呢?据统计,视频股表现最为抢眼,7月5日(美东时间)收盘时,哔哩哔哩、爱奇艺、虎牙股价较发行价均有上涨,其中虎牙股价更是翻番,达到29.9美元,市值突破60亿美元。而金融科技公司爱鸿森跌破发行价,点牛金融较发行价有所增长,但两家公司涨跌幅度均不大。此外,在线教育机构如尚德机构、精锐教育上市之后,股价表现平平,未能达到此前预期。
 
下半年,美股市场将迎来腾讯音乐、蔚来汽车等多家独角兽企业,先行者的表现似乎并未阻挡后来者的热情。大量企业还在排队冲刺港股或美股。不过,随着越来越多的独角兽奔赴资本市场,全球流动性将更加紧缩,届时登陆美股和港股市场的难度应该也会有所增加。


综合自资事经纬、证券日报之声
Powered by RRZCMS